交汇点讯 在县一级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11月3日,交汇点记者从海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获悉,作为全国5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该市已建立起覆盖市、镇、村的综合网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海安为11支区镇志愿支队、部分专业志愿服务队授旗。顾俊摄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海安全过程带着问号。”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严长江告诉交汇点记者,围绕谁来做、如何实、做到哪、怎样做、在哪做、怎么创6个关键问题,海安探索出“123456”特色之路,力求高质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海安样本”。
谁来做?——组建一批志愿队伍。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分级招募,志愿者总数达到近9万人,并成立教育、卫生、体育、文化、文艺、法律、社科等50支专业性的志愿服务队伍,与50个村居结对共建,不但给群众带去理论宣讲、文明礼仪,还送去法律、科技、卫生等多方面知识。
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讲习导师。
如何实?——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海安建立“文明实践云平台”,通过网络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招募志愿者、征集群众志愿需求及志愿者服务意向;在网下发挥市级中心、区镇级实践所、村(居)实践站等平台的作用,网上“接单”网下做,让志愿服务的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做到哪?——实现三级全面覆盖。海安在市级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挥统筹、部署、组织职能,指导实践所、实践站开展工作;在区镇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传到、协调、推动职能;在村(居)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发挥宣传、发动、落实职能,有条件的村(居)也下延设置实践点,让“10分钟志愿服务圈”辐射城市所有居民。
海安北城街道复兴社区公益项目。
怎样做?——形成四化推进机制。海安改变行政推动志愿活动的传统做法,动员农村群众、社区居民、企业职工等各界人士参与志愿活动,通过社会化参与、项目化设计、标准化推进、制度化激励,为常态化推进文明实践活动夯实根基。
在哪做?——打造五大服务平台。海安整合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志愿服务平台,发挥服务、培训、聚合功能,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标准化。
海安开发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升级为德法实践基地。
怎么创?——升级六大实践基地。海安将南莫镇板凳讲习所升级为理论实践基地、高新区星海社区志愿服务站升级为文明实践基地、开发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升级为德法实践基地、海安泛书房升级为文化实践基地、大公镇党的创新理论文艺大众化创作基地升级为文艺实践基地、雅周镇家庭文化协会基地升级为社科实践基地,六大基地承担传播、示范、辐射等功能,成为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亮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但要建好,更要用好。”海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万春说,海安正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投入实际运用,让“123456”更快更好地惠及城乡群众。
交汇点记者 陈明 徐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