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荣贵向南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司祝建(右)介绍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具体做法。
人民网南通5月1日电 (记者王继亮)4月30日,由南通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蓝海扬帆・走进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媒体见面会”在海安举行。
据介绍,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海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做多久”的五个问题,同时坚持社会化参与、项目化设计、标准化推进和制度化激励“四化”并进,逐渐形成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实践“海安样本”,获得省市肯定。其特色做法更是先后迎来吉林、云南、青海、江西等20多个省44批次宣传部门领导参观学习。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使命,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海安自2018年8月以来,按照‘123456’推进模式,全力以赴谋划推进试点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海安市委副书记、党校校长张亚曦向记者们介绍此项工作时说。
海安市在市、区镇、村(居)三级,构建上下联动、层层压实的文明实践组织领导体系。市级成立实践中心,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中心主任,市级志愿服务总队由市委书记兼任政委,市长任总队长;区镇成立实践所,区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所长,镇级志愿队队长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村(居)设实践站,党组织书记担任站长,村主任担任志愿队队长。此外,该市还专门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常务副组长,将文明实践工作列为“书记项目”,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
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荣贵向记者介绍,该市目前创新探索出了“思想入脑――自上而下传思想、志愿入户――自下而上圆心愿、文明入心――自然而然育文明”的“三入三自”工作思路,依托1个中心、5大平台、6类基地、10家实践所、231家实践站,375支志愿队伍、14万名志愿者,推动文明实践触角延伸至基层“最末梢”。
据了解,按照“三入三自”的工作思路,该市已组织百姓名嘴领衔的“板凳讲习所”“百灵鸟”“小蚂蚁”“三人行”等团队,常态化走村入户开展宣讲;创新实施志愿服务“五单式”工作方法(百姓下单、中心分单、志愿接单、圆梦销单、群众评单),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3000场次,为群众圆梦1000多个;231个村(居)立足实际,常态化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组织开展10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每年送文化2000多场。
张亚曦表示,该市下一步还将不断强化基础建设、拓宽试点思路、巩固已有优势、持续探索创新,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不断提升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当天,南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司祝建,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蔡忠在调研海安泛书房文化传播基地、展馆等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示范点后,对该市在全国试点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责编:张妍、张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