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执法人员现场见证下,两家擅自占用“两沙”生态养护海域实施紫菜养殖的用海企业,组织养殖工人拆除紫菜养殖筏架等违建设施,退还非法占用的海域,随着近400亩筏架被拆除,该片海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管理委员会第十三次全委会确立的生态“两沙”理念,正一步步落到实处。
▲201609号生态养护海域拆除现场
▲201502号生态养护海域拆除现场
▲201609号生态养护海域违建拆除后,海面干净整洁
案件回顾
9月中旬,执法人员对201502、201609号生态养护海域进行例行巡查时,发现东台某水产养殖场在201502号生态养护海域内安装紫菜设施,非法占用海域面积达250亩,海安县某水产品有限公司在201609号生态养护海域内安装紫菜养殖设施,非法占用海域面积近150亩。执法人员立即约谈两家涉案企业法定代表人,明确告知实施违法行为后果,并按照《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相关规定送达《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书》,限期拆除生态养护区内全部养殖设施。同时,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增派执法力量,持续加强现场管控,杜绝用海企业继续扩大养殖面积。在高压监管态势下,当事人最终于10月下旬拆除了涉案海域内的全部养殖设施。
▲执法人员在“两沙”海域开展巡查
▲通过海域管理专用软件,执法人员在现场测量比对用海数据,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用海行为。
▲发现案源后,执法人员约谈违法用海企业法定代表人,及时告知违法行为后果。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一同拆除涉案海域内的紫菜养殖设施
生态“两沙” 建设步入快车道
近400亩违建养殖设施的拆除只是生态“两沙”建设的一个缩影,年初召开的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管理委员会第十三次全委会,首次提出“生态'两沙'”工作理念,随后,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坚持宣传与监管并重,创新宣传方式,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使“两沙”海域管理更加规范,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态“两沙”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生态环境部赵英民副部长一行乘坐中国渔政32505船在“两沙”调研,对生态“两沙”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
▲“两沙”全委会委员在海上一线调研,为生态“两沙”建设,建言献策
提前谋划,宣传贯彻生态“两沙”理念
在新一轮紫菜养殖周期伊始,执法人员主动上门宣传,以送达“致广大养殖业主的一封公开信”为契机,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做好政策解读工作,重点约谈部分有违法行为动机的养殖业主,签订承诺书,告知实施违法行为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已有2家因未取得海域使用权擅自占用泥螺、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紫菜养殖被行政处罚过的企业,主动退还非法占用海域,另谋发展出路,提前约谈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言出必行,坚决执行“两沙”监管举措
省海洋渔业指挥部积极探索实施“区长制”管理,重点海域分片划区,责任明确到人,“区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分工所辖海域的巡航执法、案件查办、动态监管等工作负责。同时统筹调度执法船艇,常态化组织开展“两沙”海域巡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进行动态监控,对违法用海等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今年以来,已立案查处3起未取得海域使用权占用海域实施紫菜养殖的案件,2起未取得水产养殖证占用海域实施紫菜养殖案件,违法行为人受到了相应的行政惩罚,有效震慑了“两沙”海域违法用海行为。
“两沙”简介
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位于盐城、南通两市沿海交界处,是我省沿海辐射沙洲核心区,总面积593.7平方公里,涉及东台、海安、如东3县(市)。内有“两沙”海域泥螺、文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目前,“两沙”海域用海类型主要为养殖用海、临时捕捞用海和风电用海。
历史上该海域因长期未能明确权属,导致开发利用一度处于无度、无序、无偿的“三无”状态。200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两沙”海域实行省统一管理,成立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管理委员会,并在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增设“两沙”海管委办公室,主要负责“两沙”海域内的海洋与渔业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