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创新创业支撑经济稳健发展
2019-05-26 09:14:34
来源:
南通日报
本报网讯 (记者赵勇进 通讯员刘文奇 郝荣峰)昨天,第六届“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引来了600多位国家级顶尖人才、创业人才、创新创业指导员,以及来自143个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他们的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创新紧密相连,开设了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及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现代建筑、现代家具,纺织丝绸、时尚锦纶4个专场科技成果发布会,并在10个镇区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
近年来,海安经济发展步子稳健。2018年,全市净增工业应税销售的50%以上来自产学研合作项目,一批企业新品销售占企业销售的60%以上。今年一季度,实现工业应税销售463亿元,增幅22%,均居南通第一。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说,这主要得益于海安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连续举办的“创新创业在海安”主题活动,有力推动了一大批科技资源加速向海安集聚。
2014年以来,海安的企业先后与高校院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152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212个,支付合作经费超过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93家,去年净增44家,净增数南通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省第一方阵。
海安实施“海陵英才”计划和“人才新政40条”,每年财政资助人才项目40个,拥有国家级顶尖人才56人、高层次人才2506人,人才综合竞争力跃居全省第五。江苏弘琪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劲松研发的晶圆级微球植球机,填补国内空白;江苏天楹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要建研发等离子体飞灰资源化技术与成套装备,旨在解决垃圾焚烧“最后一公里”的世界难题;江苏繁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群华研发的电致变色玻璃技术指标居国际先进水平。本次活动颁发了第一届“海陵英才奖”,刘劲松等10人每人获得10万元奖励。
海安围绕时尚锦纶、丝绸纺织、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集群,以技术短板和创新需求为导向,引进以院士为代表的高端人才团队,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注重成果转化应用,打造一批研发能力领先、市场份额较大、全国行业影响力较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目前,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在海安设立新材料等产业研究院8家,联发集团、天楹集团等21家行业龙头企业依托高校院所建成企业研究院。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拥有机器人产业研究院5家,形成机器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自动化及关键零部件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是南通唯一的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重点聚焦半导体、智能信息、精密制造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着力推动软硬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网络与产品融合;海安开发区科创园、高新区科创园是科技企业孵化、人才创业、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
与往届相比,海安的第六届活动有了升级。与中科院过程所等高校院所签订了环保在线监测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等10个人才项目;与喻树迅、俞建勇、张新明等知名院士签订了在企业建立10个院士研究院或工作站项目;引进了锂离子电池涂碳箔及其浆料的研发及产业化等10个原创性成果项目;引进了毅达资本科创投资基金等10个重点科技服务平台。
一键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