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央深改组研究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海安迅速响应、积极行动,9月4日,该市正式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江苏首个覆盖市、镇、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网络。
海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万春告诉交汇点记者,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构架为“一中心、六基地、百家讲堂、三百传习点”。一中心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总部,集培训名嘴、宣讲、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已建立包含3名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在内的强大导师团;六基地指南莫镇板凳讲习所(理论传习基地)、高新区海陵社区(文明传习基地)、开发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德法传习基地)、海安泛书房(文化传习基地)、大公镇党的创新理论文艺大众化创作基地(文艺传习基地)、雅周镇家庭文化协会基地(社科传习基地);百家讲堂利用原有的理论、道德、社科“融合讲堂”建设,已全部到位;三百传习点利用村(社区)文化中心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本月底可实现全覆盖。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传’和‘习’。”海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严长江说,“传”是指思想文化传播,主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以及科学技术、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等。“习”是指实践教学、文明践习,既指思想文化的学习体验,也指文明习惯的养成培育。
严长江表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要整合现有基层阵地,建立起纵向涵盖市、区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横向辐射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打通理论宣讲、文明传播、文化服务、生态环保、教育服务、科技、法律、卫生服务等阵地。
揭牌仪式上,一群身穿黄色马甲的年轻人引起交汇点记者注意。“他们是‘名嘴传习员’,可别小看了他们,理论、文明、文化等知识传向基层,需要他们把‘普通话’翻译成‘海安话’,把‘文件语’转换为‘百姓语’,把抽象的理论讲成有趣的故事。”刘万春说,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手段靠传、落脚在习,关键在人。海安从两年前开始实施“百姓名嘴”培育工程,现已建立了一支由专家辅导、由百姓名嘴、宣讲志愿者等组成的传习员队伍,骨干班30人,全市有近200人。
“打通基层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一定会让社会更文明、和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让海安滨海新区宣传委员康传广振奋不已,他告诉交汇点记者,滨海新区原来有个上访户,党委政府经过耐心细致工作,不但帮助其完成了思想转化,还利用他能说会道爱学习的特点,把他发展成了宣讲员。现在,他活跃在田间地头,结合自己思想转变的经历搞宣讲,既新鲜生动又有说服力,群众特别爱听。(陈明 徐超 张海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