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证监会最新的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截至2019年5月16日,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中,共有15家银行,其中包括了三家来自江苏的农商行——江苏海安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大丰农村商业银行、江苏昆山农村商业银行。三家江苏地区农商行IPO进展不一,最新的是江苏海安农商行于2019年4月1日预披露更新。
根据海安农商行招股书,其计划发行不超过3.28亿股,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
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农村商业银行,海安农商行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服务小微三农,支持实体经济。与此同时,保持着良好的资产质量。截至2018年末,海安农商行不良贷款率1.28%,比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81.36%;2018年实现营收16.52亿,较2017年增长17.29%,实现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12.65%。
小微企业服务主力军
一直以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是摆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难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相关政策频频出台,旨在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从国有大行到股份行,再到各地城商行、农商行,小微企业融资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海安农商行董事长徐晓军看来,尽管从资产规模总量看,农商行占比并不高,资本实力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但农商行却在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中占据着主力军的位置。而农商行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主力军,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最懂小微企业,最懂“银行不支持实体本身就是风险”的道理。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而深耕区域的农商行往往与这些小微企业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徐晓军指出,技术、人才均不占优势的农商行靠着“走访”和“培育”占据小微金融主力位置。“技术不够靠腿来凑”,特别是对从个体成长起来的小微企业,往往财务制度不健全,真正了解这些企业要深入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用料、用电、用工状况,发现和匹配企业真正需要的资金;“从小扶植到大”是多数小微企业对农商行的评价,大多数农商行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制定了小微企业培育计划,将培育企业发展壮大作为银行工作的重心,因而农商行最懂小微企业发展历程,最愿担当发展主力。
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作出改变和调整,这是海安农商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过程中的经验,也是其优势。具体的做法包括,转变经营理念,从被动协调变主动帮助,对暂时遇到资金困难但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进行授信。在服务机制上,从提高企业办贷、续贷效率入手,建立“预授信”制度,对同意续贷的客户提前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在贷款归还后次日及时发放贷款,启动“预约转贷”试点工作,出台“整贷零还”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中小微企业因实际经营周转占用资金较多或资金回流周期延长等原因导致资金紧张的问题。2018年,创新推出“周转贷”“循环贷”等“无还本续贷”产品,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贷款“先还后贷”资金筹措压力,有效降低企业转贷过程中的融资成本,切实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海安农商行所发放的贷款中,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据绝大部分,且贷款总额近年来在持续增长。2016至2018年,海安农商行“中小微”企业客户数分别为1536户、1516户和1527户,“中小微”企业贷款总额分别为177.51亿元、184.60亿元和192.6亿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小微企业贷款客户占公司类贷款客户的98.71%;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公司贷款和垫款总额的9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