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社区论坛 - haianshi.com!

海安市 - haianshi.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5|回复: 0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携手共进、优势互补︱江苏海安牵手云南... ...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127

回帖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19-4-14 20: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携手共进、优势互补︱江苏海安牵手云南宁蒗31载结出累累硕果

2019-04-14 09:54:42 来源: 海安发布

1988年,宁蒗、海安两地开启了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先河。31年来,海安老师累计培养2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输送了1万多名大、中专生。

海安与宁蒗远隔千山万水,历史的机缘让宁海两地情相连,心相印。31年前,宁蒗和海安两地领导高瞻远瞩,创造性地签署了教育合作协定,开启了东西部携手共进、优势互补的历史篇章。

“木材换人才”计划

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云南省深度贫困县之一。1984年,宁蒗录取中专生127名、大专生21名,没有一人考取本科。即便是考上大中专的,不少也是因民族政策照顾加分而被录取。历年中考平均分数,宁蒗与其所在的丽江地区周边县市相差竟达100分。

1987年8月,时任宁蒗县委书记的阿苏大岭来到与宁蒗进行木材贸易的江苏如皋、海安等地考察。最终,这位彝族汉子把眼光投向了居江苏省领先水平的海安教育。

Co9nSnZ9gC2GZayv.jpg

(宁蒗彝族自治县是金沙江流域的重点林区县,林业资源丰富)

经协商,宁蒗决定整体引进海安教育机制,并面向海安群体引进教师办一所学校。作为互惠条件,宁蒗每年支持海安发展教育部分急需木材。这就是阿苏大岭当初的“木材换人才”计划。

支教路上的大包袱

1988年8月,一个由33名教育工作者,配以校长、教导主任和各学科教师的班子,作为首轮支教老师,踏上了千里之外彩云之南的支教路程。很多教师启程前,通过翻看《辞海》《辞源》了解宁蒗,想起的多是与刘伯承歃血为盟的彝族首领小叶丹,印象深的则是刀耕火种与茹毛饮血。作家蒋琏所写的《海安老师——小凉山群体支教实录》记载了物理老师徐宝贤当年到宁蒗时背的大包袱:大米40斤、棉被3条、电筒、火柴……更有那订阅了整整8年的《中学物理教学》杂志。

mzNKsMN9kS6MkKvd.jpg

带着责任直面各种考验

根据协议,宁蒗投资100万元新办一所初中,而这所学校,当时就是宁蒗县城北郊稻田中的一幢未完工教学楼、两排简易木板房和正在施工的教工宿舍。当海安老师踏进学校的第二天,奔腾怒吼的泥石流倾泻而来,冲垮堤坝,冲向操场,更冲进支教老师暂时栖身的木板房。被褥行李全都浸泡在十尺多深的泥浆里,随行的家属和孩子们全哭了。

z8RB865S669858K6.jpg

随后,海安老师又经历了更多考验:临时住地没有水,饮用水得趟沟越坝到数百米外一桶一桶往回抬;海拔高、沸点低,饭煮不熟,常以土豆充饥;语言障碍,互相听不懂,无法沟通……一位年轻老师在日记中写道:“抬头是无尽的山,低头是泥泞一片。只想家,想家,可最终还是想到了此行的责任。”

最亲的亲人——“海安舅舅”

当年,这些老师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将给宁蒗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东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加之每位支教老师强烈的责任心,让学生们的成绩得以迅速提升,更引发了全县性的教学竞争。

1993年,宁蒗海安两地合作由初中延伸至高中,次年在宁蒗就产生了丽江地区的高考文科状元。对宁蒗来说,这是破天荒的,宁蒗人惊喜不已。从1994年开始,宁海民族中学连续9年夺得丽江地区高考升学率第一的桂冠。如今,宁蒗教育已成为云南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阿苏大岭曾满怀深情地说,海安教师是宁蒗12个民族的亲人,“是孩子们的舅舅,是宁蒗各族人民的舅舅!”

DJ0uc03uJoU5k2ci.jpg

海安支教老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去宁蒗,用认真与执着帮助数以万计的宁蒗学子改变命运,向海安支教老师致敬!

[责任编辑: 季肖寒 ]

一键分享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安市社区论坛

GMT+8, 2025-10-4 14:16 , Processed in 0.0327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