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海安5000多个村民小组有一支“群众身边永不走的队伍”
2019-06-07 09:02:05
来源:
南通网
“锣鼓一响精神爽,新思想宣传我徕上嘎场,全面小康要步步跟着党……”在开发区爱凌村5组村民褚德明家的庭院里,一场“干群连心”邻里会正在举行。近百名村民围坐在庭院里,听方言快板,听理论宣讲,看文艺表演……
褚德明家的这个小小庭院通过“三人行”宣讲小分队每月按时到点宣讲,开展“干群连心”等文明实践邻里会活动,将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传递给基层百姓,已成为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理论传播点”。
随着海安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在海安大地不断涌现。开发区五坝村东城国际小区居民周忠东自费设置图书借阅亭、集邮文化亭和集邮文献收藏室,建设“文明新风传送点”,让小区居民免费借阅书籍,图书登记阅读、自借自还,推动小区形成诚信互助、和谐邻里文明新风。大公镇常河村14组永敬蚕业家庭农场建立了“科技科普传授点”,作为周边村民学习养蚕技术的“加油站”,先后带动周边农户开展专业技能志愿培训百余次,推动桑蚕生产多样化。“趣雅居”实践点是滨海新区双龙村6组建立的“优秀文化传承点”,村民居春银与周边群众共享文化资源,经常性开展绿化修剪、品茶养生等趣味横生、雅俗共赏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小飞哥”实践点是滨海新区老庄村4组的“文艺体育传输点”,村民张小飞自购健身器材、书橱、桌椅等,供周边村民体育锻炼、看书读报,带动村民离开牌桌、酒桌,参与到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中来。
去年8月,海安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50个县(市、区)之一,今年5月9日,中央文明办一局局长张志勇带队来海安调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在5月10日召开的全省文明实践工作座谈会上,海安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各项创新做法获中央文明办充分肯定。
为更好地把中央文明办调研提出的“打造一支群众身边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要求落到实处,海安强化顶层设计,精心谋划,迅速行动,全力建设群众身边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阵地,推动文明实践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任务下达。通过自上而下的宣传引导教育和自下而上的民意收集办理,在传思想中做志愿,在做志愿中传思想,建设形成遍布海安基层的文明“矩阵”,打造上下贯通的实践“闭环”,以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的工作“回路”,打通宣传教育、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在已有实践所、实践站和部分基层实践点建设的基础上,海安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拓展布局空间,通过行政推动,在海安5097个村民小组统一启动基层文明实践点建设工作。原则上在每个村民小组建设一个文明实践中心点,阵地选址以地理位置适中,交通便利,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村民小组长或网络员家中、庭院为主。在此基础上,动员引导各级海安好人、道德模范,热心社会事务、有奉献精神的种养大户、乡贤能人、退职干部及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对象自发自觉建设各类文明实践点,在海安基层形成矩阵化的阵地分布,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目标。
“基层阵地是实现党领导的‘执政终端’,是我们推进落实各项工作的‘神经末梢’。海安将通过构建基层一线‘文明矩阵,实践闭环’特色模式,建成一批群众身边永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荣贵表示。
(郝荣峰)
一键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