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室里,听众挤得满当当,听得笑声阵阵;农家院里,左邻右舍围坐一起,听老人讲述好家风;图书室里,非遗传承人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和大家一起剪出浓浓“年味”……江苏省海安市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0个试点县之一,2019年这个春节过得欢乐又充实,“文明范儿”十足。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者:一起过个暖心年
“让好人有好报,让有德者有得”。春节期间,海安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走进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家中,通过走访慰问,送慰问金、送福袋等方式,关爱礼遇先进典型,营造“人人争先进、人人当典型”的新年新风尚。
关爱先进典型,同样不能忘了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海安市镇南社区红蜻蜓志愿服务队联合海安市教育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感恩城市英雄 文明实践在行动”活动,向奋战在城市一线的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社区民警等送去温暖和祝福,号召大家学习“城市英雄”的无私奉献品格。
春节,同样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敬老院里,海安高新区海北村的小志愿者拎着用压岁钱买的水果、瓜子等分发给老人,陪他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火车站里,志愿者们提拿行李、文明引导、赠送春联,温暖陌生旅客的回乡路。社区里,海安市城管局“海陵蓝剑”志愿服务队与嘉麟社区580志愿服务分队通过电话访谈、走访入户、定点征集等形式,开展“村居吹哨 部门报到”文明实践微心愿活动,为困难群众圆梦。“过年了,我想有个新书包”“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想在家里理个发”“想看一场表演”……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居民们的心愿都一一变为现实。
接地气 聚人气 暖民心:文化送到家门口
“这演得太好了,比电视上好看多了,我要赶紧打电话喊‘老牌搭子’一起来看”,来观看演出的唐大爷激动地说。这是大年初二上午,由海安市南莫镇人民政府主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猪年迎大吉 幸福来敲门》春节专场文艺演出活动。舞蹈《悠悠唐庄情》生动地将“生态唐庄 魅力水乡”这一美丽画卷呈现在大家面前;高扬村文化志愿者配送的快板《喜看海安新变化》向村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身边的发展与变化;邓庄村文化志愿者表演的小品《文明新风尚》对重男轻女话题进行了再探讨,引起村民们的热烈响应。
今年,滨海新区老庄村举办了首届农民春节联欢晚会。一方小舞台,不仅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凝聚起了大家的精气神。舞蹈《庄稼人乐得好潇洒》的演员平均年龄达66岁,却依然身形矫健,舞姿优美。晚会还评选表彰了2018年度十大感动老庄人物,他们中既有创业致富、诚信经营的干部,也有关心支持公益事业的公司经理,既有邻里互助模范,也有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表现突出的村民。
据了解,海安市把送戏下乡作为文化惠民的一项基础工作,积极筹备动员部署,建立健全“送戏下乡”活动长效机制,把活动打造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节日期间,海安市文化活动从正月初二持续至初七,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天天有戏看,文化过大年。
五代同台讲家风:好家风需要家庭代代传
一张方桌,一位老人,几十个村民围坐一起。正月初五,大雪刚停,海安滨海新区建场村吴光文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举办了一场“家族优良家风传承文明实践”主题活动。
吴光文是一位退休教师,家族五代都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但整个家族一直用“孝、学、创、勤、教、情、爱、律”8字家训传承优良家风,在乡邻中赢得了好口碑。滨海新区关工委和建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意把吴老一家请出来,与村民们共同分享家风故事。吴老说,“爱”就是爱国,他的伯父、弟、子、侄孙四代人都当过兵,保卫祖国义不容辞。吴老的堂侄吴应也是二炮军校的学员,吴应也说,自己考上军校后,每次暑假、寒假做完功课,照样到田里和妈妈一起挑粪挑水、除草收粮。遇到左邻右舍有什么困难,总会想办法去帮助。
“一顿饭只管人两三个小时,而近2小时的金玉良言能管用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吴老的家风故事给我们以榜样。家风就是门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为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一个个家庭的风格会影响整个民族的发展。我们都在努力奔跑,向着中国梦出发,需要千千万万个像吴老这样的好家风的传承。”滨海新区关工委副主任王承轩的话赢得乡亲们连连点头称赞。(海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