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特色是乡村游的生命线
2018-10-15 10:51:11
来源:
南通网
□徐剑锋
连日来,全市范围的各乡镇、乡村旅游点推出系列主题节庆活动吸引游客,海安滨海新区举办啤酒海鲜节、青墩金秋品蟹节、雅周镇(金秋)乡村旅游节,品黄海海鲜、采摘、野炊各类活动,结合“秋收”主题,参与性极强,进一步拉动人气。(10月8日《南通日报》)
从一组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到,乡村游的火爆业已成为南通旅游市场的新亮点、游客休闲度假的新名片。
乡村振兴进程中,我市依托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大力推进美丽村庄、田园综合体建设,乡村游日渐升温且热度不减。归根结底,就在于这种旅游方式的低碳、绿色、环保,游客既能欣赏到如画的山水风光,还能体验到独特的乡野乐趣,更能勾起浓浓的乡愁、唤起美好的乡村记忆。
“处处有美景,人人做旅游”的全域旅游理念渐入人心,乡村游迎来了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关键要以特色定位来引领推进,坚定不移地走好差异化、个性化、深度化的发展道路,打造独具特色魅力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将新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切实把乡村旅游资源规划好、维护好、发展好,积极构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现代田园综合体等于一体的新体系,以及休闲农业、乡村度假、精品民宿等为代表的新业态,让游客真正“来得了、吃得好、玩得欢、住得下、带得走”。
乡土文化、乡土特色是乡村游的灵魂和生命,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让游客有独特的立体式体验,真正做到“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所以说,乡村游不是单一的“农家乐+采摘”模式,也不是简单的建几座木桥、铺几条步道就完事,而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古朴村落为形,展现别具一格的品读、游玩、休闲、度假、养生等魅力。换言之,要因村而宜、“一村一主题”开发一批农业旅游项目,将之与本土文化紧密融合、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与游客兴趣紧密贴合,提供更多能够满足个体性、差异性需求的服务内容,譬如假期亲子游、灵感创作游等项目,从而推动乡村游向高品质跃升。
乡村游要把游客的脚步留住,不仅要推动特色化建设、规模化组织、专业化经营,更应注重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生产、亲情化服务。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单一和薄弱,既要加快建设一批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服务驿站,也应大力构建信息化、智能化的旅游服务网络,用“互联网+”的新手段为游客提供各种便捷服务。
留住乡情、记住乡愁、守住乡韵,乡村游才能有人气、有财气、有灵气。站在旅游振兴的“风口”,南通大有文章可做。
一键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