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市开发区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以来,海安市开发区已有843名贫困户“摘帽”,累计脱贫率达94%。
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扶勤、扶德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源头活水”和内生动力,是开发区资金扶贫和公益性岗位扶贫之外的又一特色。该区常态化开展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活动,大力宣传有理想、有志气、奋发有为的低收入农户脱贫典型事例,营造了“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的氛围,解决重残家庭“造血”难的问题,为贫困户的脱贫之路按下了“快进键”。
产业扶贫是硬道理
打好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根本出路。开发区坚持分类指导,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经营性、工资性、生产性、政策性、资产性等多种形式的组织合作和利益联结机制,按市场化原则分配和以奖代补为主的方式,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提高财产性收入和劳务收入,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作风建设保脱贫“成色”
海安市开发区纪工委积极构筑精准扶贫“防火墙”,为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等监管考核功能,结合“清风惠民”专项行动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推出了“互联网+纪检监督+精准扶贫”的纪检监督流程,通过图文数据采集、比对、核查等方式,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扶贫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坚决杜绝了“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