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经验”的精神“启示录”
启示一:
不心无旁骛就不能赶超跨越
翻看2012年到2018年的《海安日报》的头版,你会发现,这张报纸并不像一般的地方党报,更像是一份专业的经济报。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创新创业、企业研发……经济类新闻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报纸头版的全部,领导开会、调研的内容也十之八九是与经济发展有关。
近十年间,一个地方的党报将几乎所有的笔墨用于经济发展。这意味着什么?是心无旁骛,是一以贯之。
“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始终高举发展大旗。”在介绍海安发展经验时,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的话振聋发聩。
高举发展大旗,在海安的考核机制里能得到印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集群培育等“重点中心工作目标”占考核比重的57%。在海安的招商引资方案里也能得到印证:区镇、部门主要负责人1/3时间、分管负责人1/2时间用于招商,全市每天在外招商人员动态保持220人左右。
紧盯发展目标,十几年蓄势待发,让海安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成倍增长,GDP从2010年的355.57亿元增加到675亿元,是2010年的1.89倍,年均增长13.5%。
海安“速度”告诉我们,只有心无旁骛抓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摆脱落后现状,实现赶超跨越。
启示二:
不高点定位就不能后来居上
“2017年,我们的铁路基地到发量达到53万吨,超过了周边地级市铁路货运站年到发总量。”在海安考察期间,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吴建华自豪地向我市党政代表团介绍。
在海安干部的眼里,对物流园区的“自豪感”理所应当。
因为承载着海安人“枢纽海安,物流天下”梦想的物流园从一“出生”就不同凡响。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2.8平方公里;打造集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金融港、信息港“五港合一”,立足长三角、辐射中西部、服务全中国、联通海内外的全新现代综合物流……“高起点、高定位,举全县之力打造”。短短几年间,“从无到有”的海安商贸物流园就从征地拆迁一跃迈进全国物流园区50强,成为业界的一个“传奇”。
而推动枢纽、物流、产业的优势转换的全新思路,也促成了全国各地优质的流动资源在海安落地开花。“有了‘物流天下’的吸附力,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纺织产业基地的能级才能升至500亿元、千亿元,上海圣德曼、启宏纺织等重大产业项目才得以落户。”吴建华表示。
“枢纽海安,物流天下”告诉我们,只有在高起点定位的指引下,稳扎稳打,才能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