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建亿元项目33个 海安开发区智慧引项目智能优产业
2018-10-21 08:39:07
来源:
南通网
19日,位于海安开发区的东部家具全球采购中心炎黄馆内装工程进入冲刺阶段。这一家具展销馆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达到16.6万平方米。“我们正在抓紧推进工程,力争为月底海安举办的国际家具展添彩。”项目总经理马旭楠介绍。
海安开发区1992年起步,2012年成为江苏长江以北首家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荣贵介绍,全区目前集聚了150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韩国晓星集团、西班牙西蒙电气等外资企业80家。应税销售超亿元的企业85家,有10家企业应税销售超过10亿元。今年1月至8月,新开工建设亿元项目33个,投资额最大的项目达50亿元;新增规模企业23家。全区工业应税销售395.3亿元,同比增长23%;服务业应税销售达到262.6亿元,同比增长近三成。
“招大项目、好项目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招商一局局长储瑞明介绍,“引项目的底气来源于海安开发区根据产业特色,打造了常安纺织园、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中意生态园、台商工业园等五大合作园区。”常安纺织园是海安和常熟合作共建的南北合作园区,放眼这一园区,到处都是火热的工地。“纺织园建园之初就锁定绿色、生态、高端,打造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千亿级现代生态纺织产业基地。开园5年来,已有15家企业落户,10亿元算起步,最大投资额达50亿元。”园区负责人张小飞介绍。
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是海安开发区新崛起的产业,先后吸引了苏州世纪福、南京克洛斯、上海顶欣等一批高质量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项目落户。上海领军人才刘劲松博士领衔在海安开发区科创园创办了江苏弘琪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专注于芯片等半导体自动化装备研发,研制并量产的高端半导体晶圆级芯片封装装备——WMB型晶圆级微球植球机,扭转了国内半导体封测企业对国外晶圆级微球植球机的长期依赖,填补国内空白,入选国家工信部“献礼十九大”20个重大装备成果之一。9月6日,海安开发区又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8个项目集中开工,计划总投资13.5亿元。该区目标建成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形成百亿级的产业规模。
走进乐达纺织的生产车间,100多台经编机飞速运转,近万平方米的车间不到10个工人。“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智能化是唯一出路。我们每年用于技改及设备投入超过3000万元。”公司总经理王柏江坦言。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染色车间采用“机器换人”,一举解决了人工染织容易出现的计量误差、调料不均匀、搬运途中染料污染等问题,同时用工节省四分之三,生产效率提高20%。该车间今年入选首批江苏“面料织造智能生产车间”。智能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市场大门进一步敞开,1月至8月,联发纺织纳税2.7亿元。
通过构建多层次、高效率的协同创新体系,海安开发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上海交大、苏州大学等创办的5家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常州大学等创建的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与当地上百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了产业换挡提速、提质增效。目前,海安开发区建立了市级以上技术中心88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工作中心18家、企业研究院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4家,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为项目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去年,海安开发区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70个,引进成果转化项目16个,今年1至8月,该区产学研合作项目近百个,引进重大成果转换项目10个。5月27日,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
通讯员 卢锋 吴薇
记者 赵勇进
一键分享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