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上午,市文化艺术中心“群文大讲堂”走进西场小学,通过学、唱、传、颂等形式提升文明实践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将文明实践融入学习教育中。活动中,艺术家和志愿者们向同学们展示了海安花鼓、剪纸、科学小实验等。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同学们展示剪纸作品
“先出左拳”“哼”“再出右拳”“哈”……西场小学的操场上传来一声声整齐的口号,市武术协会秘书长张天天就武术的分类、学武的基本礼仪以及武德等方面向学生们进行了讲解,并现场传授五步拳。教授过程中,张天天向学生们展示了武术刀、九节鞭、牧羊鞭等,赢得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在教学楼美术室,海安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杨兴旺、市书画院院长王奇寅挥毫泼墨,向师生们展示中国书画的魅力。杨兴旺为学生们讲解了书法作品的章法和形式,并鼓励大家多临摹古帖,取法乎上。王奇寅从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入手,讲解了国画的渊源、种类以及墨的5种用法,引导孩子们加深对中国画的了解。“我们希望把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王奇寅告诉记者。
在五(4)班,大公镇剪纸艺术家贲道宽详细介绍了剪纸的发展历程、构图设计和常用剪法,在教孩子们认识月牙纹、云纹等基本花纹的同时,讲授了基本的剪纸技巧。有的学生摸不着门道,贲老师便依次耐心指导,学生们见状,纷纷围过去欣赏、请教。
在西场小学综合楼多功能教室内,海安花鼓省级传承人杨培杰为学生们作了一场关于海安花鼓的源流及艺术特色的讲座,展示了海安花鼓的魅力,讲解和展示海安花鼓的基本动作,带领部分学生学跳海安花鼓。作为海安花鼓的传承人,杨培杰告诉记者,“海安花鼓源自民间,发展于民间,要让它传承下去,离不开民间这片土壤,民间艺术只有扎根民间,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而在兴趣社团科学小实验项目中,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万鸿伟用气球、玻璃珠、硬币、吸管、打火机等道具,为孩子们演示了“气球小炸弹”“空气马达”等4项小实验。“这是我第一次了解到向心力、空气的反作用力等基本科学概念,虽然实验道具很简单,但实验过程却非常有趣。”学生张潞说。
“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与艺术大师、民间艺人和志愿者们面对面交流,让他们浸润在传统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西场小学校长李建华表示,今后学校将继续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科技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让西场小学的孩子们成长、成功、成器。(陈俐君 卢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