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社区论坛 - haianshi.com!

海安市 - haianshi.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7|回复: 0

刮目相看新海安

[复制链接]

382

主题

-245

回帖

12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9-5-31 04: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南通六县(市)中,海安曾因人口最少、地理位置最偏、经济总量最小而被称为“小六子”。如今,昔日的“小六子”以全新的思路实现跨越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近日,记者来到海安县采访。县委书记张爱军报出一组富有说服力的数据。2004年,海安经济一举实现6个历史性突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人均GDP和人均储蓄突破1万元;工业增幅突破40%%;技改投入突破40亿元;亿元企业突破40家。一产增加值、二产增加值、三产增加值、新批注册外资、自营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投资额、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额等8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南通六县(市)首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的全国百强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最新权威排名,海安县已从3年前的189位跃升到第150位,向前攀升了39个位次。该县工业经济已经连续30多个月保持着40%%的高位增长态势。这样的持续高位增长被经济界人士称为“海安现象”。

  11月底,上海市台胞投资协会会长叶惠德率领156名台商,组成庞大的考察团来到海安,参加由台商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时代商贸城的奠基仪式。考察团成员对海安的巨大变化非常惊讶,称赞海安是苏中地区最有希望的“绩优潜力股”。

  工业经济:6>43的奇迹

  美国华盛顿大学电子工程博士高小平,曾在美国硅谷工作6年。今年5月,由高小平担任董事长的绿山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在海安开工,总投资4.3亿美元。 这是我国第一个在县级城市落户的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项目,附加值高,产业链丰富,年产8英寸0.25微米集成电路芯片36万片,销售额可达8000万美元。这位海归博士的目标是:在海安打造一个“苏中硅谷”。

  这一项目的落户是海安发挥工业集中区要素集聚效应的缩影。该县在全省较早对乡镇工业园区“削肿”,建设工业集中区。过去遍地开花的43个工业园区被整合成目前功能明晰、错位竞争、有序发展的6大板块经济区。

  胡集镇工业园区与海安镇工业园区只有一河之隔,过去争客商,抢项目,相互掣肘。自归整为海安镇工业园区后,同唱一台戏,形成了大项目落户海安镇园区、小项目安营胡集园的互补性发展格局,海安工业园有了腹地,原先的胡集镇工业园区受到辐射。目前,海安镇工业园已成为江苏省乡镇示范工业园区,并已申报国家级示范园区,今年实现经济总量70亿元。

  在海安工业集中区,诞生了一个个民企小巨人。仅一个李堡镇工业园,不到10公里的半径内就分布着大小40多家剪折机械生产企业,年销售近10亿元。在去年的南通市私营企业50强和利税大户50强排行榜中,海安县就分别占了6席和9席。亿元企业也由2001年的8家猛增到今年的42家。

  投资环境好的6大工业集中区吸引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和海内外大财团。美国杜邦公司、新加坡财团、香港恒发水务公司、旺城国际控股集团、英国新奥燃气公司、西班牙西蒙公司,以及四川新希望集团、广东万科集团等都把投资触角伸向了海安。

  富民之路:让特色产业升级换代

  漫步海安农村,成排连片的小别墅、飞驰的私家车,令人感慨这里百姓生活的殷实富裕。据了解,海安储蓄总额高达120亿元,人均1.25万元,位居全省第16名。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00元。

  家禽饲养、栽桑养蚕、建筑劳务三大特色产业是海安农民致富的主要支撑。近年来,海安人以现代市场经济眼光重新审视传统产业,让传统的“老三样”在富民中释放巨大的潜力。

  作为“茧丝绸之乡”,该县拉长产业链,实现了从栽桑养蚕到鲜茧收烘、缫丝、丝织、服装服饰以及市场营销的产业一条龙,奠定了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县的地位。今年,“鑫缘”牌真丝绸产品荣膺“中国名牌”称号,填补了南通市的空白。

  作为“禽蛋之乡”,海安县大力发展深加工企业,开发新技术,生产各种食品原料、工业助剂,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青年农民王文根投资创业了康佳生物制品公司,生产蛋黄粉、蛋白片,年加工鲜蛋万余吨。生产禽药的天成保健品公司吸引了四川新希望集团投资,依靠外资、技术打造禽药强企。最近,全省第一家落户县城的省级“新型兽药与饲料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所”在海安挂牌。

  据了解,该县农民每年从三大特色产业中获得的总收入达30多亿元。书写海洋经济的得意之作

  就自然条件而言,海安,既无长江可倚,海岸线也不长,还不足8公里。然而,缺江少海的海安人却书写出海洋经济的得意之作。

  在有限的黄海岸线和滩涂上,由江苏中洋集团自行研制开发的河豚鱼繁育项目,年养殖河豚鱼超过450万尾,年产量超过800吨,养殖规模为世界第一,是省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河豚鱼标准化示范区。海安县还拥有全国最大的紫菜育苗基地,育苗面积达2万亩。包括租赁外地滩涂在内,海安紫菜养殖面积达10万亩,年产干紫菜3.2亿张,规模高居全国首位。不久前,以海安县紫菜协会为主体申诉,中国紫菜“扬眉吐气”,打赢了日本紫菜市场贸易壁垒案。海安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和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养鳗基地。

  记者在老坝港镇看到,迅速发展的海洋经济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民的命运。该镇川港村王新江,多方筹集资金400多万元办起了“海洋牧场”,养殖了2400亩海上紫菜。去年,他又投资300万元,从日本引进紫菜加工生产线。如今,该村拥有7条紫菜加工生产线,1万多亩海上养殖面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余人。就在这个小镇,已有三人“升级”为千万富翁。紫菜大王李海波,资产过亿元,创汇1000万美元;甲鱼大王时志元,资产超过8000万元;养鳗大王王新江,资产超过5000万元。通讯员 于学基 记者 陈明 蔡炜 许建军(新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海安市社区论坛

GMT+8, 2025-10-3 21:29 , Processed in 0.0303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