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春节上班后,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相继在各大居民小区举办了6场企业用工招聘会,近百家非公企业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有1800多人现场达成了就业意向,有工作经验的中年人需求量较大,最受企业青睐。
2月12日,记者在西场街道招聘会现场看到,人头攒动,企业摊位前挤满了求职者。此次招聘会,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组织了47家会员企业,1600个岗位,涉及机械加工、建筑、织造等行业。
记者观察发现,与前几年相比,今年企业招工用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为了争取所需要的人才,企业竞相提高待遇,求才若渴之心表现得十分强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年大叔倍受企业青睐,成为职场“香饽饽”。
在南通东屹高清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摊位前,挤满了前来咨询和应聘求职人员,不少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对技术型人才,我们打破年龄限制,采取点对点谈判、协商工资,以及外加保险等相关福利待遇。”招聘负责人范芳春告诉记者,由于出口形势好,今年该公司新增一条生产线,需要招工100多人,主要想招定型、染缸等有一定技术的生产骨干。几天下来,有60多人报名,其中绝大多数是四十开外的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位50多岁的。
原本“孔雀东南飞”的普遍现象,现正被“只要肯奋斗,家门口也致富”所取代。西场街道商会会长王继分析说,出现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近年招商引资,落户项目越来越多,用工需求越来越大,仅2018年,落户海安开发区的本地企业就新增近40家,平均月薪在5000元左右,一批骨干型技术人才达到上万元。
一位与东屹公司现场签约的张姓男子说,他今年45岁,以前在无锡纺织企业从事定型岗位,与东屹公司签约后,每月工资8000元左右,虽不比江南企业,但除去房租、吃饭等开销,还略高,更主要的是能够照顾家人。“以前不少人也有回乡工作的念头,但是‘买鸡的遇不到卖鸡的’,今年政府在家门口搭建招聘平台,让他们多了一个可以选择的机会。”范春芳说,公司将以岗前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让新工尽快上岗,让企业尽快开工,尽快形成效益。
为积极策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对于一些年龄稍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牵头非公企业,拿出保安、后勤等岗位,定向招聘,帮助他们精准脱贫,力争2019年脱贫率达到100%。同时,招聘会还将于正月初十开到对口支援的陕西省略阳县,以及徐州市丰县欢口镇,加强区域劳务合作,帮助他们打赢脱贫攻坚战,仅2018年略阳县就有千余人来海安工作。
交汇点记者 丁亚鹏 通讯员 陈蓉蓉
|